总会新闻
成就川商 繁荣家乡
点击关注,记得“星标”哦。
在这里看见川商
1月21日-22日,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川商总会16位理事作为省两会代表,带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策、带着群众的声音前来参会。在大会上,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
《四川两会·川商之声》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省政协委员,川商总会常务副会长,域上和美集团董事长邱伟两会建言。
发展演艺经济,助推四川文旅融合
今年省两会,针对目前四川文化演出市场的情况,就关于促进四川文化演出事业的发展,省政协委员、川商总会常务副会长、域上和美集团董事长邱伟提出3条具体建议:
弥补短板,巩固提升成都演出市场龙头地位。针对成都演出市场缺乏本土演艺精品、缺乏大型旅游演艺、缺乏优秀文化IP深度开发的实际,邱伟建议从3个方面着手弥补市场短板,打造城市演艺标杆,丰富提升旅游体验,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一是打造城市经典,加快打造1-2台代表城市文化形象、匹配城市旅游能级的大型驻场旅游演艺。二是开发本土品牌,布局推进成都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文博资源、重大城市文化题材的演艺产品开发,活化表达成都在地文化内涵,增强本地文化IP演出竞争能力,与外来品质演出交相辉映。三是丰富演出类型,在传统剧场演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观演形式,大力发展沉浸式演艺、环境戏剧等新型演艺,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创新开发数字演艺。
示范带动,全力促进四川演艺经济共同繁荣。邱伟建议,要充分利用四川文旅产业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在不断巩固成都全省文化演出首位城市的基础上,以成都为枢纽和龙头带动周边示范全川,枝繁叶茂、共同发展。一是鼓励支持重点景区和旅游大市大力发展演艺经济,作为体验在地文化和促进夜间消费的核心业态和引爆产品,增强市场引流能力,延长游客驻留时间。二是牢牢把握市场化导向,坚定实施精品化战略,着力挖掘四川的天府文化内涵、民族文化风情、生态文化禀赋和红色文化基因,打造真正体现文旅融合、能够经受市场检验的演艺产品,不演粗糙拼接的大杂烩。三是切实发挥文化演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尤其是要将四川少数民族同胞聚居地区、欠发达县区的乡村振兴与演艺演出紧密结合起来,联动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多措并举,切实推动四川文化演出高质量发展。邱伟说,四川具备建设文化演出大省的良好资源基础、强大消费活力和巨大市场容量,实现全国演出大省目标,还需政府部门、市场主体、专业人士共同作为,形成强大合力。建议做好5个方面的保障支持:一是在政策层面,制定出台全省文化演出产业发展规划,优先支持成都、四川重点景区和少数民族同胞聚居地区演艺项目打造。二是鼓励四川国有院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具有内容生产能力和演出运营经验的多类团队积极参与。三是鼓励支持政府产业基金、文化基金积极投资四川重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四是充分调动四川籍作家、编剧、导演和优秀演员等专业人士的积极性,共同参与重大演艺作品内容创编,鼓励他们积极进行作品IP授权。五是整合中央在川媒体、省内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资源,为四川演出市场和优秀演艺作品造势发声、大力宣传、重点推介。
加强人才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邱伟还带来了关于加强人才保障、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乡村振兴事业,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留在县城、乡村工作生活和创业发展,这既是供给侧生产力布局的需要,也是需求侧市场规模与消费活力的支撑。”邱伟说。
邱伟关注到,乡村空心化问题、县乡老龄化问题、县域产业低端化问题相互交织,需要统筹推动解决四川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才有坚实可靠的保证。
对此,邱伟建议,一方面可以从政策支持上,鼓励引导更大数量、更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参与我省乡村振兴事业,同时支持返乡就业,吸引本籍优秀人才回乡投资兴业,要确保政策的前后连贯,增强返乡创业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同时,还需做好县域发展、技能培训、项目带村等相关工作。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可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既是四川乡村的资源优势,也是四川乡村最具潜力的产业优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将成为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文旅产业也是显著的富民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巨大。”邱伟建议,在全省乡村文化振兴中,一手要抓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手要着力抓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各类企业投资乡村文旅。
监制 | 唐俊
审核 | 赵波
责编 | 苏艺婷 王泓予
稿件综合|人民网 川观新闻
世界名酒五粮液邀您共赏川商风采
媒体合作 | 13550385488
品牌合作 | 15882293960